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指出,餐厅如果要使用预制菜,要通过预告上墙,提醒消费者餐馆出品的餐饮哪些是预制菜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哪些是原始加工,以便于消费者选择。即使消费者选择预制菜,餐馆也要向消费者明示预制菜包装,便于消费者看清生产厂家和保质期。
随着越来越多行业规范的出台,预制菜行业也即将告别“野蛮”发展,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洗牌期”。
在此期间,“预制菜”想要继续发展,必然要直面预制菜发展前期出现的诸多痛点。
据艾媒咨询4月份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是“口感”和“安全”。其中,有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度需要改进,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食品安全有待提高。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最大的顾虑有三:食品安全、食品口味、种类多样化。确实,相较于西方的简餐来说,中餐涉及的制作工序更复杂、调料也更多,一道菜品经过烹饪、包装、冷藏、解冻、加热之后,有些再加入食品防腐剂后,味道是否与只经过烹饪就立即享用的一样,谁都不能保证。
而对于某些讲求新鲜度的食材,如海鲜等来说,鲜味更有可能荡然无存。毕竟,虽然预制菜“预定”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没时间做饭或不会做饭的职场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不懂味道”,相反,这类人群可能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更加不容忽视,其背后流露出的是整个预制菜产业链中从食品保质期,到仓储物流和冷链运输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不仅关系到生产技术,也关系到城市和企业的资金链、产业链、产业规划等全局性的战略考量。
此外,不菲的价格和较低的入局门槛等也导致了各类企业蜂拥而上和鱼龙混杂的市场。
由此而言,“预制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在发展预制菜方面依然需要充足的耐心和智慧的布局。
纵观国内外预制菜发展历程,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速冻产品出现,到了50年代速冻食品得到市场认可,预制菜从雏形出现到走向大众,美国用了30年。
诚然,从B端到C端,看似一步之遥,实则隔着千山万水。诸多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对预制菜产业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极度推荐、有人嗤之以鼻,随着液氮速冻在食品行业的普及,在未来预制菜存在的问题必将不再是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给预制菜更多时间。
本文链接德捷力预制菜速冻机设备网:www.iqf-cn.com,转载请注明!